百科
  •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百科 >> 疾病 >> 消化内科 >> 肠炎


概述

  这里只描述由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引起的胃肠炎、小肠炎结肠炎。临床表现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稀水便或粘液脓血便。部分病人可有发热及里急后重感觉,故亦称感染性腹泻。肠炎按病程长短不同,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慢性肠炎病程一般在两个月以上,临床常见的有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和限局性肠炎等。肠炎极为普遍,全世界每年发病约30~50亿人次,尤以发展中国家发病率和病死率为高,特别是儿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发展中国家中,感染性腹泻是儿童发病率最高的传染病,病死率约为20‰,仅在亚、非、拉地区,每年就要夺去约460万婴幼儿的生命。

病原

  以细菌和病毒引起者最为常见。少数肠炎病因不明。肠炎的病原分类见表肠炎的病原分类。细菌性肠炎的致病菌以痢疾杆菌最常见,其次为空肠弯曲菌和沙门氏菌。在病毒性胃肠炎中,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因,而诺瓦克病毒是和大龄儿童流行性病毒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因。寄生虫引起的肠炎以溶组织内阿米巴较为常见。真菌性肠炎以白色念珠菌引起的最多。

分类

  常见以下几种:
  ① 细菌性肠炎。发病机理较为复杂,致病菌借菌毛粘附于肠粘膜上皮细胞,使细菌能在肠壁生长繁殖,成为致病的先决条件。细菌性肠炎的病原菌可分产肠毒素性和侵袭性两大类。不同病原菌引起的肠炎,有不同的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
  肠毒素性细菌性肠炎。如霍乱,发病机理是致病菌粘附而不侵入肠粘膜,在细菌生长繁殖过程中分泌肠毒素,和小肠粘膜的上皮细胞膜受体结合,激活细胞膜上的腺苷酸环化,在该酶的催化下,使细胞内的三磷酸腺苷 (ATP)转化成环磷酸腺苷(cAMP)。当细胞内cAMP的水平升高时,通过一系列的酶反应,使小肠粘膜大量分泌水和电解质,潴留在肠腔内引起水泻,称为“分泌性腹泻”。此类病人除小肠粘膜上皮细胞有分泌亢进外,肠道的病理改变往往没有或者很轻。病原体主要感染小肠,因此基本临床表现是腹泻次数较多,为大量水样便,无脓血,一般无腹痛,无里急后重感,常伴有呕吐,容易发生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全身中毒症状较轻。大便镜检常无红、白细胞或极少。
  侵袭性细菌性肠炎。如细菌性痢疾,致病菌粘附并侵入肠粘膜和粘膜下层,引起明显的炎症。不同的病原菌侵犯肠的部位不同,有的侵犯小肠为主,有的侵犯结肠为主,有的引起小肠和结肠炎症。此类肠炎的基本临床表现是:全身毒血症明显,有高热,重症病人可发生感染性休克。大便可呈粘液脓血便,便量少,便次多。腹痛明显,呈阵发痛。若病变侵及下部结肠特别是直肠,可出现里急后重感。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见弥漫性炎症及溃疡。若仅侵袭小肠或上部结肠,则大便含水量较多,不伴里急后重。大便镜检有多数白细胞,尤其是下部结肠炎时更为明显。
  ② 病毒性胃肠炎。见病毒性胃肠炎。
  ③ 寄生虫性肠炎。由原虫和血吸虫引起较为多见。原虫性肠炎中以阿米巴痢疾较多。雅尔氏虫和滴虫均可引起肠炎。血吸虫病在流行地区较为常见,可以表现急性和慢性腹泻、稀便或粘液脓血便。
  ④ 真菌性肠炎。见肠道菌群失调。

诊断


  因病原不同而异。一般应根据流行学史和临床表现初步加以判断。进一步确诊需依赖实验室检查。细菌性肠炎可作呕吐物及大便培养,获得病原菌即可确诊。有些病原菌如沙门氏菌感染可作血培养。病毒性胃肠炎可用电子显微镜、免疫电镜、免疫荧光及血清学检查如补体结合试验、酶联免疫吸附法及放射免疫法等检查病毒的抗原和抗体。也可用组织培养法分离病毒。寄生虫性肠炎可直接镜检,寻找病原体及其虫卵。真菌性肠炎可从大便中直接涂片,在显微镜下检查真菌或作大便真菌培养。
  ⑤ 其他

治疗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 病原治疗。病毒性肠炎一般不需病原治疗,可自愈。肠毒素性细菌性肠炎一般也不应用抗菌药。侵袭性细菌性肠炎,最好根据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患细菌性痢疾时,因痢疾杆菌对常用抗菌药广泛耐药,一般可选用复方磺胺甲基异唑(复方新诺明)、吡哌酸、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空肠弯曲菌肠炎可用红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等治疗。耶尔森氏小肠结肠炎杆菌肠炎一般应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复方磺胺甲基异唑、四环素、氯霉素等。沙门氏菌肠炎轻型病人可不用抗菌药,重型病人可用氯霉素或复方磺胺甲基异唑。侵袭性大肠杆菌性肠炎用新霉素、粘菌素和庆大霉素等治疗,可获良好效果。阿米巴痢疾、雅尔氏鞭毛虫和滴虫引起的肠炎,可用甲硝哒唑(灭滴灵)治疗。血吸虫病可用吡喹酮治疗。白色念珠菌肠炎以制霉菌素口服,疗效较好。伴有全身性真菌感染者,则需应用二性霉素B治疗。
  ② 补充液体及纠正电解质和酸中毒。轻度脱水而且呕吐不重者,可口服补液,WHO推荐的口服液配方为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5g,1.5g,葡萄糖20g或蔗糖40g,加水1000ml。脱水或呕吐较重者,可静脉输入生理盐水、等渗碳酸氢钠和溶液以及葡萄糖。
  ③ 减少肠道蠕动和分泌物。可小量应用阿托品、颠茄、普鲁本辛以减轻肠道蠕动,可止痛及止泻。也可应用氯丙嗪,有镇静作用,并可抑制肠毒素引起的肠粘膜过度分泌,使大便次数及便量减少。
  补充: 这里只对肠炎做些相对简单的描述,不做更深度的研究和了解,如需要详细的信息请查阅最新的各种医疗文献和书籍,大多数肠炎类型并没有在这上边提及,只写了其他来代替,例如:病理性肠炎:术后感染,肿瘤,肠道疾患;特异体质;等等.如果还有朋友来补充的话,欢迎给我发消息,我会第一时间更正.

预防保健

  下痢多因不洁东西所引起,故预防最要紧的是食物之清洁及保存安全。小孩尽量不要吃街上贩卖的生冷东西,在家中吃东西要煮沸以及用其他方法洗净消毒灭菌。食器亦要消毒干净,婴儿所有奶瓶、都要严格消毒,冲好的奶或吃过一半的奶,不可放置在温室太久。家里有下痢人时,应将病人隔离,其大便呕吐等排泄物的用具要消毒,排泄物要小心处理,以免传染给其他小孩。总而言之应注意:
  一、注意家户卫生、装纱窗、扑灭苍蝇、蟑螂,以及环境清洁。
  二、避免带小儿到公共场所。
  三、避免吃生冷不洁东西。
  四、小儿之食器注意安全及清洁。
  五、隔离病人及小心处理其排泄物。
  六、个人卫生及卫生教育,尤其带小孩的人,要常常洗手,给小儿换尿布以后即要洗手;在接触小儿泌物后亦要洗手,以免细菌传染给小儿。

生活调养

  休息:休息对病人康复有很大的好处,特别对活动期病人要强调充分休息,因为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可使病人减少精神和体力负担,尤其睡前要精神放松,保证睡眠效果,必要时要服用镇静剂。病人可在病情好转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但一般应减免重体力活动。
  饮食和营养:由于腹泻便血,长期过少和吸收营养不良等因素,患者可能有缺铁,叶酸缺乏或贫血,应给予适量补充。一般可经口服或注射补充,运用益气健脾、养血补肾中药也可达增加体质和补充营养的目的,但不要滥补,要辩证用药。长期腹泻者,要补充及镁,等微量元素。
  在补充营养的同时也要注意有些食物对消化系统带来的损害:1、注意饮食卫生。2、忌吃油腻食物。3、忌吃牛奶、羊奶和大量的蔗糖。4、忌生吃大蒜。5、忌盲目使用止泻药。6、忌吃高纤维的食物。
  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重度患者由于大量腹泻、发热、容易有脱水,水盐代谢紊乱和低钾的症状出现,尤其是用大量激素治疗时,尿钾排除增加,更容易导致低血钾,而低血钾可诱发中毒性肠扩张。因此,患者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更要注意药后反应。门诊患者如因病情加重,出现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要及时住院治疗,以便及时静脉补水、氯化纳和钾盐,纠正水和酸碱平衡紊乱。
  注意周围皮肤的护理:保护及其周围和干燥,手纸要柔软,擦拭动作宜轻柔,以减少机械性刺激。便后用碱性肥皂与温水冲洗及周围皮肤,减少酸性排泄物、减少酸性排泄物、消化酶与皮肤接触从而减少局部的刺激和不适,必要时涂抗生素软膏以保护皮肤的完整。

相关文章
  • 1
  • 2
  • 下一页>>
  • 合作媒体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