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很低,但在白色人种中却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上海市肿瘤研究所1988年上海市市区恶性肿瘤发病率统计资料表明,除恶性黑素瘤以外的皮肤恶性肿瘤发病率为1.53/10万。Boring等报道,美国1991年除恶性黑素瘤以外的皮肤癌新病例有60万人。据Giles等报道,在澳大利亚南部地区皮肤癌的发病率至少达650/10万,为我国发病率的100倍。据估计凡能活到65岁的美国白人,其中有40%~50%至少患过1次皮肤癌,这可能与所处的地理位置和人民的生活方式有关。
1.鳞状细胞癌往往由角化病、粘膜白斑及其它癌前疾病转化而成。生长较快,早期即形成溃疡。有的呈结节样或菜花状,向深部侵犯较小,基底可移动;有的呈蝶状,向深部浸润较明显,破坏性大,常累及骨骼。鳞状细胞癌常伴有化脓性感染,伴恶臭、疼痛。多见区域性淋巴结转移,作者遇一头部巨大鳞状细胞癌,其恶臭无比,脓性分泌物较多,易出血;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其发病部位以粘膜皮肤连接处鳞状细胞癌发展最快,粘膜发病者更容易转移。
2.基底细胞癌起病时常无症状,初期多为基底较硬斑块状丘疹,有的呈疣状隆起,而后破溃为溃疡灶改变,不规则,边缘隆起,似火山口,底部凹凸不平,生长缓慢。转移者极少,先发生边缘半透明结节隆起浅在溃疡,继之渐扩大,可侵蚀周边组织及器官,成为侵蚀性溃疡。
3.鳞状细胞癌以30~50岁年龄多发,基底细胞癌50岁以上多发。前者发病快,常在短期内快速生长;后者缓慢。鳞癌好发于下唇、舌、鼻、外阴、多发于皮肤粘膜交界点、溃疡边缘高起、红硬、呈环状、菜花样外观,周边炎性反应显著,多有区域淋巴腺肿大。基底细胞癌好发于眼眶、内眦、鼻、颊、前额、手背;溃疡边缘呈蜡状、结节形、卷起,包有的呈黑色,炎性反应轻微或无,转移极少,主要向深部组织浸润。
如何预防皮肤癌
预防皮肤癌的秘诀十分简单,就是常吃碱性食物以防止酸性废物的累积,因为酸化的体液环境,是正常细胞癌变的肥沃土壤,调整体液酸碱平衡,是预防皮肤癌的有效途径。
A)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吸烟,世界卫生组织预言,如果人们都不再吸烟,5年之后,世界上的皮肤癌将减少1/3;其次,不酗酒。烟和酒是极酸的酸性物质,长期吸烟喝酒的人,极易导致酸性体质。
B) 不要过多地吃咸而辣的食物,不吃过热、过冷、过期及变质的食物;年老体弱或有某种疾病遗传基因者酌情吃一些防癌食品和含碱量高的碱性食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C) 有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疲劳。可见压力是重要的皮肤癌诱因,中医认为压力导致过劳体虚从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失调,体内代谢紊乱,导致体内酸性物质的沉积;压力也可导致精神紧张引起气滞血淤、毒火内陷等。
D)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多在阳光下运动,多出汗可将体内酸性物质随汗液排出体外,避免形成酸性体质。
E) 生活要规律,生活习惯不规律的人,如彻夜唱卡拉OK、打麻将、夜不归宿等生活无规律,都会加重体质酸化,容易患皮肤癌。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保持弱碱性体质,使各种皮肤癌疾病远离自己。
F) 不要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如被污染的水,农作物,家禽鱼蛋,发霉的食品等,要吃一些绿色有机食品,要防止病从口入。
皮肤的诊断及得了皮肤癌怎么办
在日常生活中,定期去体检,时常注意自己的身体有无脑癌的征兆,如果有一些反应就要弄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不适。要确诊是不是脑癌需要到医院去做具体的检查,看自己的血检指标,CEA,CA125,做核磁共振等检查确诊。
1.体表皮肤上发生较硬结节,边缘隆起,并有向四周发展之势,应警惕到皮肤癌的可能,尤其是40岁以上的患者。
2.对患有慢性皮肤疾患和某些职业及接触放射性物质、煤焦油、沥青等的工作人员,如发生皮肤丘疹或小结节,应警惕本病的发生。
3.组织病理学检查有确诊的价值。如果确诊是皮肤癌,首先不要慌,一定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做判断应该如何治疗,进行多方面的咨询。一般皮肤癌不易做手术,特别是肿瘤大的已经压迫神经或者靠近大血管的情况,建议保守治疗,进行食疗。
(一)病因
本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其发生可能与过度的日光曝晒、放射线、砷剂、焦油衍化物等长期刺激有关。烧伤瘢痕、粘膜白斑、慢性溃疡、经久不愈的瘘管、盘状红斑狼疮、射线皮炎等皮肤损害亦可继发本病。但很多病人没有明显的病因。
(二)病机
古人云:"正气虚则为岩"。易引起正气虚衰的原因,不外情志内伤,冲任不调,饮食不节,体内阴阳失衡,脏腑经络功能障碍,发生气滞血瘀,痰凝湿聚,积块结聚而发生肿瘤。《外科证治全书,石疽》指出,若局部皮肤"现小块高低如石岩者,主三百日后必发大痛,不溃而死"。它描述的肿物形态及预后与皮肤恶性肿瘤非常相似。
中医认为皮肤为人之藩篱,易受外邪侵袭,其为病不仅与外感六淫有关,亦与脏腑功能失调相连。肺主气,外合皮毛,肺气失调,则皮毛不润;肝藏血,疏调血道,肝阴血不足,则皮肤血燥不荣;脾与外邪相夹为患。可见皮肤癌与肺、肝、脾之关系最为密切。外感六淫,风毒燥热之邪,久羁留恋,内耗阴血,夺精灼液,或湿毒久留,皆可变生恶疮,发为本病。
分型
皮肤癌包括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恶性淋巴瘤、特发性出血性肉瘤(Kaposi肉瘤)、汗腺癌、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血管肉瘤等。
组织病理检查对皮肤癌的诊断分型有确定的意义,且易于操作,兹将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的组织病理分述如下:
1)基底细胞癌:真皮内有边界明显的瘤细胞群,胞核较正常稍大,呈卵形
或长形,胞浆少,细胞间界限不清,细胞间无间桥,因此,像很多细胞核密布在一个共同浆液中,细胞核染色无显著差异。有时可见细胞多核或核深染或呈不规则星状核。瘤细胞群周围结缔组织增生,在最外层排列成栅状的栓状细胞,瘤组织周围常可见到许多幼稚纤维母细胞及成熟的纤维细胞混杂一起。基底细胞癌间质含有粘蛋白,在制作切片时间质收缩,使间质与肿瘤团块边缘呈裂隙状分离,对本病诊断有一定意义。在组织病理学上基底细胞癌可分为分化型与未分化型两大类。未分化型可表现为实性型、色素型、纤维化型或硬斑状、浅表型。实性型可见多少不一、形态不同的癌肿团块埋在真皮内;色素型瘤细胞间有较多黑色素;纤维化型或硬斑状型具有显著的结缔组织增生,结缔组织成条束地包绕瘤细胞群;浅表型在表皮下有较多短小的花蕾状瘤细胞团。分化型可出现向毛发结构分化的角化型基底细胞癌,向皮脂腺分化的囊肿型基底细胞癌,向大汗腺分化的腺样基底细胞癌等。
2)鳞状细胞癌:癌细胞成团块或条索增生侵入真皮内,其中有多少不等的正常和不典型分化不全的鳞状细胞及角化不良细胞。不典型的鳞状细胞愈多,恶性程度愈高,其表现为细胞大小不等,核分裂不典型,染色深,胞浆嗜碱性,无细胞间桥。分化程度较高者则向角化方向发展的角化鳞状细胞,愈近中心时愈角化,中心可完全角化。根据肿瘤中不典型鳞状细胞所占比例,可将鳞状细胞癌分成四度。I度鳞癌:瘤组织不超过汗腺水平,不典型鳞状细胞少于25%,有很多角珠,真皮内有明显的炎性反应;II度鳞癌:癌细胞团界限不清,不典型鳞状细胞约占25%~50%,只有少数角珠,角珠中心多角化不全,周围炎症反应较轻;III度鳞癌:不典型鳞状细胞约占50%~75%,大部分没有角化,无角珠,周围炎症反应不显著;IV度鳞癌:不典型鳞状细胞占75%以上,核分裂象多,无细胞间桥,无角
诊断
1.体表皮肤上发生较硬结节,边缘隆起,并有向四周发展之势,应警惕到皮肤癌的可能,尤其是40岁以上的患者。
2.对患有慢性皮肤疾患和某些职业及接触放射性物质、煤焦油、沥青等的工作人员,如发生皮肤丘疹或小结节,应警惕本病的发生。
3.组织病理学检查有确诊的价值。
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都具有恶性程度低,发展缓慢,容易发现及方便活检的特点,容易作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故预后良好。兹就其临床症状体征分述如下。
1.基底细胞癌 一般分为4型,最常见的是结节溃疡型。
(1)结节溃疡型:初起是表皮出现一个小米粒至豌豆大小的蜡样小结节,一般表皮相当硬,表面上常有小数扩张的毛细血管,略高于皮肤表面,或仅似红斑而并不显隆起,或略呈结节状,表面的皮肤轻度向下凹陷。结节可逐渐扩大或新的损害在附近出现,相互融合,形成一个有蜡样光泽的盘形斑块,中央往往结成棕色、黄褐色或黯灰色痂,继而痂下发生溃疡,逐渐扩大,形成圆形、椭圆形或不整形溃疡,大小自指甲盖至铜钱大小不等,溃疡边缘坚实及卷起,往往呈半透明状并凸凹不平,周围皮肤无炎症,底部呈珍珠样或蜡样外观,有时损害表面完全为痂所覆盖。溃疡缓慢向四周及深部扩展,有如鼠咬状,形成基底细胞癌的一种典型临床形态,名为侵蚀性溃疡。溃疡可部分愈合而发生瘢痕,亦可扩展至皮下组织甚至软骨及骨骼。各种组织可被摧毁而成深坑状。发生于面部能破坏鼻、耳、眼眶及上颌窦等部位的软骨和骨组织,引起出血或颅内侵犯或毁形。基底细胞癌损害发展缓慢,一般极少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也不转移到别处。
(2)色素型:结节较平面浅,损害与结节溃疡型相同。由于含有较多色素,损害边缘除有珍珠色光泽外,还点状或网状黯棕色或黑褐色的色素斑,中央部分亦可见有色素沉着,结痂后揭痂容易出血,痂下可呈黯棕色甚至炭黑色颗粒状,与恶性黑色素瘤类似,容易误诊。
(3)硬斑状或纤维化型:常见于头颈部,为坚硬淡黄色或黄白色斑块,略微隆起,边界不清,似硬斑病样,可长期保持完整,最后发生溃破。
(4)浅表型:皮损表浅,多发生于躯干,呈一片或数片浸润性红斑,表面脱屑或结痂,边缘或整个皮损稍隆起,至少有一部分边缘呈细小珍珠样或线条样堤状。本型最后可纤维化。类似银屑病、湿疹或脂溢性皮炎。
2.鳞状细胞癌
早期的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临床表现上无明显区别。但是鳞状细胞癌多发生于长期不正常状态的皮肤,往往是由角化病、粘膜白斑病或其他癌前疾病转变而成。初起皮肤损害往往是一个干燥的、如小米粒至黄豆大坚硬之丘疹或小结节,表面呈黯红色或有毛细血管扩张,粗糙不平,中央有紧密附着的角质物,不易剥离,用力剥离则易引起出血,剥离后将再长出角质性物质。以后中央可发生溃疡,溃破面不断增大,其发展较基底细胞癌为快。在较短时间内,形成一个乳白色颗粒或坏死组织的癌性溃疡。有时形成相当深度的溃穴,状似火山喷口,合并感染则有粘稠脓液,臭味异常,自觉疼痛,有的鳞状细胞癌向外发展,可与深部组织粘连,形成基底广阔的赘生物,外表像乳状或菜花样肿瘤。
本病发展较快,破坏性大,可伸入结缔组织、软骨、骨膜及骨骼,常可发生区域性淋巴结转移,晚期可发生内脏转移。尤其是粘膜的鳞状细胞癌往往容易转移。
1.TNM分期
原发肿瘤(T)分期:
T:无法对原发肿瘤作出估计。
Tx:未发现原发肿瘤。
T0:原位癌。
Tis:肿瘤最大直径≤2cm。
T1:肿瘤最大直径>2cm,但≤5cm。
T2:肿瘤最大直径>5cm。
T3:肿瘤侵及深部皮肤下的结构,如软骨、骨骼肌或骨。
注:若同时有多个肿瘤,应以这些肿瘤中T项分类中最高的为难,并在括弧中指明肿瘤数目,如T2(5)。
区域淋巴结(N)分期:
Nx:无法对区域淋巴结作出估计。
N0:未发现区域淋巴结转移。
N1:区域淋巴结转移。
远处转移(M)分期:
Mx:不能确定有无远处转移。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2.临床分期:
O期:TisN0M0。
Ⅰ期:T1N0M0。
Ⅱ期:T2N0M0T3N0M0。
Ⅲ期:T4N0M0;任何T,N1,M0。
Ⅳ期:任何T,任何N,M1。
今天我们治疗皮肤癌所采取的方法手术和化疗为什么没有真正的治愈皮肤癌,减轻患者的痛苦呢,人们最终没有得到康复的真正原因就是体液是酸化的,酸性体液不改变癌细胞也就不会死亡,这就是因为做了手术和化疗后癌细胞再度转移和复发的原因。要治疗皮肤癌还得从改善自身的体质开始,从源头上饿死癌细胞。多吃碱性食品,改善自身的酸性体质,同时补充人体必须的有机营养物质,这样才能在饿死癌细胞的同时,恢复自身的免疫力。
食疗治疗的最佳首选是以恰玛古为主要成分。
恰玛古是新疆维吾尔人吃了2000多的一种食品,恰玛古在药典记载有润肺,止咳对肺部疾病非常的好,它是目前全世界唯一对癌症有效的食物恰玛古中所含元素没有那种植物可以达到,被专家誉为“长寿圣果”,言外之意,恰玛古是癌症患者唯一的希望、真正的救命稻草。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患者服用恰玛古之后,过些时间会有强烈的排毒反应,将人体的那些乘积垃圾排除体外。有这些情况,不要害怕,都属于正常现象。
商品名长寿圣果恰玛古
主要成分恰玛古本品详细配方保密,主要成分为恰玛古
属性温性
作用与机理恰玛古富含植物有机活性碱,能迅速被人体吸收。恰玛古同时还可以补充人体所需元素,补充人体所需蛋白,类黄酮皂甙亚油酸都对癌细胞有抑制作用。
功能与主治本品适用于糖尿病及各类腺癌、直肠癌、乳腺癌、淋巴癌、前列腺癌、子宫癌、卵巢癌、胆管癌、食道癌、胃癌、各类小细胞癌、肺癌、皮肤癌、膀胱癌、血癌等等各类癌症,对白细胞居高不下的白血病及转移至骨骼的各类晚期癌症效果明显。
注意事项忌空腹、禁辣、禁酒;保持情绪平稳,避免上火。有些患者服用后排便次数增加,属正常症状,一般一周内恢复;有些癌症患者服用后出现腿酸、乏力等状况,属病情起效果迹象;有个别患者服用后,感觉胃有不适,可适当减量。
一、中药治疗
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对中晚期病人进行大剂量放、化疗,或对产生耐药的患者再次进行化疗只能导致虚弱的生命更加垂危,加速了患者死亡。临床常常可以见到,患者死因不是因为癌症本身造成,而是由于不科学、不恰当的杀伤性治疗所致。如肝癌多次介入后出现腹水、黄疸等肝功衰竭而致死;肺癌胸水化疗后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胃癌、肠癌化疗后恶心、呕吐,患者更加衰竭而死亡;白血球下降,患者感染而死亡等。
中药治疗首选以红豆杉为主要成分中草药,但是红豆杉不能单独服用。科学研究表明,红豆杉毒性很大,正常人服用后,都可能会产生抑制骨髓造血功能、白细胞下降等严重毒副作用,表现主要为头昏、瞳孔放大、恶心、呕吐、弥散性腹痛、肌无力等,严重者出现心动缓慢、心脏骤停或死亡!更何况癌症病人!癌症病人抵抗力低、身体虚弱,单独服用会更加危险!
此类中药可以弥补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的不足,既能巩固放疗、化疗的效果,又能消除放化疗的毒副作用,更重要的是可以切断癌细胞的复制功能,也就是切断癌细胞重要的分裂方式——微管蛋白合成,使细胞体积逐渐缩小,在血管内形成稳定的抗癌细胞,从而提高人体的代谢功能,即:通过抑制癌细胞的呼吸,使癌细胞缺血、缺氧,不再裂变,从而达到治愈癌症的目的。。
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作为皮肤癌首选的治疗方法,适当的手术切除治疗,治治愈率达90%~100%。切除时,应距离肿瘤0.5~2cm作皮肤切口,并需要足够的深度,尽可能作广泛的切除。头皮、躯干和四肢的鳞状细胞癌切除应适当增加至2~5cm。对于已证实的区域淋巴结转移者,应行淋巴结清扫术,但不必作预防性的清扫术。当骨或主要血管和神经受累时,则需要截肢。电刀切除优于单纯手术切除,因为干燥对开放伤口有利。化学外科治疗效果较好,但费时,代价较高。对切除范围较大者应切除的实施植皮术。
三、放射治疗
皮肤癌位置表浅,边界清楚,直视下照射定位精确。一般鳞状细胞癌对放射线中度敏感,基底细胞癌对放射线特别敏感,而且皮肤耐受性较高。因此,发生于暴露部位的病灶,手术切除后易致瘢痕形成,影响美容和功能。老年体弱,有手术禁忌证(有糖尿病、肾脏、心脏疾患等)者,均可选用放射治疗。但对瘢痕组织上的病灶(烧伤瘢痕)、以前放疗区、血供不佳或肿瘤累及骨和软骨,如头皮、手指、鼻、耳等处都不适宜于放疗。首选电子线,其次为接触X线或浅层X线,照射野边缘应超过肿瘤0.5~1cm,肿瘤边界不清者,则将边缘扩3~4cm。根据病变大小采用垂直、切线或多野照射。一般肿瘤剂量60~70GY/6~8周,基底细胞癌所需剂量稍小,治疗中应根据肿瘤退缩情况调整射野及剂量。肿瘤直径小于1cm,可用X线接触治疗,总量60~70GY,每次20~30GY,间隔3天,共照2~3次,应注意保护周围组织。
四、化学治疗
(一)局部治疗
1.氟尿嘧啶(5-FU)
对皮肤癌有较好的疗效,局部用药因很少全身吸收,故毒性小,而且一般很少残留癍痕。局部应用浓度为0.1%-5%。多应用5%的5-FU油膏外涂,每日1-2次,连用4周。若在外涂氟尿嘧啶之前或同时进行液氮冰冻治疗,则疗效更快更好。也有用2%普鲁卡因2-4ml,5-FU0.25-0.5g,去甲肾上腺素0.5-1ml混合,先在癌瘤四周皮下、健皮内作浸润注射,然后再在癌内作多方向注射,3-5日一次。
2.博莱霉素(BLM)或平阳霉素(PYM) 国内多用0.1%-0.2%博莱霉素软膏外涂,每日1-2次,一般无毒副作用。
(二)全身治疗
主要适用于不宜作手术切除或放疗的晚期病例;手术和(或)放疗后怀怀疑有残留病变及转移的患者。多用博莱霉素或平阳霉素10mg/次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每周2~3次,可加用环磷酰胺400~600mg/m2,静脉注射,每周一次,4~6周为一疗程。
五、诱导分化治疗
维A酸类能阻断癌基因表型的表达,可抑制多种动物和人的恶性细胞类型的生长,诱导细胞分化。Isotretinoin(B-顺式维甲酸)每日注射1.5mg/kg,可预防基底细胞癌患者发生新的病变。亦有以0.1%或0.3%的Tretinoin(B-全反式维甲酸)局部治疗而获得效者。
六、免疫治疗
局部应用一种非特殊性免疫疗法,在局部产生过敏反应治疗本病有效。采用二硝基类如二硝氯苯(DNCB)的霜剂或溶液,产生迟发性超敏反应而使瘤体脱落。亦有采用重建α-2干扰素病灶内注射,每次注射1.5×106IU(0.15ml),每周3次,共3周,总量为13.5×106IU。
皮肤癌”如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手术范围一般不大,不需特殊的护理。病人应尽量少暴露于太阳光下。在观察肿瘤复发方面,原处复发比远处转移或区域淋巴结转移更多见。发现可疑的复发病灶后,应及时到医院确诊和手术。再手术疗效一般较好,手术有困难的,可进行放射治疗。皮肤癌有多发的倾向,在护理时,应对整个皮肤区经常作严密观察,特别要注意耳后等较隐蔽的部位。
“黑色素瘤”手术若发现病变浸润较深,复发或转移的机会明显增加,要密切注意。手术后虽可用氮唑咪胺(DTIC)或卡介苗作辅助治疗,但疗效不肯定。因此应注意病人原病灶处有无复发,周围有无卫星结节,引流区淋巴结有无肿大,肝脏有无肿大,并定期作肺部透视,了解有无转移到肺部。
中医认为皮肤为人之藩篱,易受外邪侵袭,其为病不仅与外感六淫有关,亦与脏腑功能失调相连。肺主气,外合皮毛,肺气失调,则皮毛不润;肝藏血,调节血量,肝阴血不足,则皮肤血燥不荣;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失健运,则气血化生乏源,肌肤失养,且脾不健运,易聚津成湿,可与外邪相挟为患。可见皮肤癌与肺、肝、脾之关系最为密切。外感六淫,风毒燥热之邪,久羁留恋,内耗阴血,夺精灼液,或湿毒久留,皆可变生恶疮,发为本病。
现代医学对皮肤癌变之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是发生在各种慢性皮肤病损害的基础上或与接触放射线、日光曝晒、化学物质的长期刺激等有关。基底细胞癌常在老年人的萎缩皮肤上发生。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