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
  •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百科 >> 疾病 >> 耳鼻喉 >> 耳聋


概述

  耳聋的概念 一般认为语言频率(0.5、1.2Hz)平均听阈在26dB以上,即有听力障碍,听力损失在70dB以内者称重听,在70dB以上者为聋,临床上习惯统称为聋(deafness)。

耳聋分级


  按WHO 1980年耳聋分级标准,将平均语言频率纯音听阈分为5级。
  轻度聋:近距离听一般谈话无困难,听力计检查纯音和语言听阈在26~40dB。
  中度聋:近距离听话感到困难,听阈41~55dB
  中、重度聋:近距离听大声语言困难,听阈56~70dB。
  重度聋:在耳边大声呼喊方能听到,听阈71~91dB。
  全聋:听不到耳边大声呼喊的声音,纯音测听听阈超过91dB。

耳聋分类

  按病变部位及性质可分为三类:
  (一)传导性聋(conductive deafness):外耳、中耳传音机构发生病变,音波传入内耳发生障碍,例如,耵聍栓塞、中耳炎等所致的耳聋。
  (二)感音神经性聋(sensorineural deafness,neurosensory deafness):指耳蜗螺旋器病变不能将音波变为神经兴奋或神经及其中枢途径发生障碍不能将神经兴奋传入;或大脑皮质中枢病变不能分辩语言,统称感音神经性聋。如梅尼埃病、耳药物中毒、迷路为、噪声损伤、听神经瘤等。
  (三)混合性聋(mixed deafness):传音和感音机构同时有病变存在。如长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耳硬化症晚期、爆震性聋等。
  补充:按病变的性质分为器质性耳聋和功能性耳聋两类,前者指听觉器官组织结构异常导致的耳聋,后者指听觉功能下降导致的耳聋。
  按病变的部位分为传音性(传导性)耳聋、感音性(神经性)耳聋、混合性耳聋三类 外耳、中耳异常导致的耳聋是传音性的,从内耳到听觉中枢发生异常导致的耳聋是感音性的,二者兼而有之,是混合性耳聋。
  传导性耳聋(又称“传音性耳聋”)。与传送声音振动有关的听觉器官结构的异常而产生的一种听力损失。特点是:(1)低频率比高频率的听力损失大。(2)气导听力损失与骨导听力损失之间的差距大。大多数人可通过手术或药物治疗恢复或部分地改善听力,配戴助听器很有帮助。
  感音性耳聋(又称"神经性耳聋")、“知觉性听力损害”。由于先天性内耳发育不全或因药物、疾病、外伤使内耳耳蜗的声音感受能力缺乏而造成的耳聋。这类耳聋的医治效果不佳,其听力损失一般要比传音性耳聋者严重,多在70分贝以上。可在骨导与气导的听力图上清楚地显示出此类耳聋。
  按病变的时间分为先天性耳聋和后天性耳聋两类 母亲怀孕至分娩时由各种因素导致的胎儿耳聋是先天性的,胎儿出生后发生的耳聋是后天性的。从病变对儿童形成语言的影响看,也可以分成学语前(4岁前)耳聋和学语后耳聋两类。
  学语前聋:儿童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4周岁前)出现的耳聋。由于听不到他人说话,因而不能像听力正常儿童那样学习言语和语言。这类聋童的教育要求与语言形成后聋的儿童有很大不同,通常侧重语言和交流方法的获取。
  学语后聋:言语和语言形成后,(通常4周岁以后)出现耳聋。这类聋童的教育应强调保持其原先可理解的语言和恰当的句型,充分利用已有的言语经验,以利于此类儿童的心理发展。

病因

  (一)传导性聋
  1.先天性:常见的有先天性畸形,包括外耳、中耳的畸形,例如先天性外耳道闭锁或鼓膜、听骨、蜗窗、前庭窗发育不全等。
  2.后天性:外耳道发生阻塞,如耵聍栓塞、骨疣、异物、肿瘤、炎症等。中耳化脓或非化脓性炎症使中耳传音机构障碍,或耳部外伤使听骨链受损,中耳良性、恶性肿瘤或耳硬化症等。
  (二)感音神经性聋
  1.先天性:常由于内耳听神经发育不全所致,或妊娠期受病毒感染或服用耳毒物引起,或分娩时受伤等。
  2.后天性:有下列几种原因:
  (1)传染病源性聋:各种急性传染病、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腮腺炎、化脓性脑膜炎麻疹猩红热、流行性感冒、耳带状疱疹、伤寒等均可损伤内耳而引起轻重不同的感音神经性聋。
  (2)药物中毒性聋:多见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双氢链霉素、新霉素等,其他药物如奎宁、水杨酸、顺氯氨铂等都可导致感音神经性聋,耳药物中毒与机体的易感性有密切关系。药物中毒性聋为双侧性,多伴有耳鸣,前庭功能也可损害。中耳长期滴用此类药物亦可通过蜗窗膜渗入内耳,应予注意。
  (3)老年性聋:多因老年血管硬化、骨质增生,使螺旋器毛细胞和螺旋神经节供血不足,发生退行病变,或中枢神经系统衰退,导致听力减退。
  (4)外伤性聋:颅脑外伤及颞骨骨折损伤内耳结构,导致内耳出血,或因强烈震荡引起内耳损伤,均可导致感音神经性聋,有时伴耳鸣、眩晕。轻者可以恢复。耳部手术误伤内耳结构也可导致耳聋。
  (5)突发性聋:是一种突然发生而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聋。目前多认为急性血管阻塞和病毒感染是引起本病的常见原因。病变可累及螺旋器,甚或前庭膜、蜗窗膜破裂。耳聋可在瞬间显现,也可在数小时、数天内迅速达到高峰,多为单侧,亦有双耳患病,伴耳鸣,有的可伴眩晕。早期治疗可获得较好效果。
  (6)爆震性聋:系由于突然发生的强大压力波和强脉冲噪声引起的听器急性损伤。鼓膜和耳蜗是听器最易受损伤的部位。当人员暴露于90dB(A)以上噪声,即可发生耳蜗损伤,若强度超过120dB以上,则可引起永久性聋。鼓膜损伤与压力波强度有关,表现为鼓膜充血或鼓膜穿孔。耳聋的程度与噪声强度、暴露次数以及压力波的峰值、脉宽、频谱、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耳聋性质多为感音神经性聋或混合性聋。
  (7)噪声性聋:是由于长期遭受85dB(A)以上噪声刺激所引起的一种缓慢进行的感音神经性聋。主要表现为耳鸣、耳聋,纯音测听表现为4000Hz谷形切迹或高频衰减型。亦可出现头痛失眠、易烦躁和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其耳聋程度主要与噪声强度、暴露时间有关,其次与噪声频谱、个体差异亦有一定关系,有人发现2000Hz~4000Hz的噪声最易导致耳蜗损害。

诊断


  应仔细询问病史;检查外耳道及鼓膜;进行音叉检查及纯音听阈测听,以查明耳聋的性质及程度。对儿童及不合作的,还可进行客观测听,如声阻抗测听、听性脑干反应测听及耳蜗电图等。
  耳聋的防治原则
  (一)传导性聋的防治
  早期积极治疗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分泌性中耳炎是防治传导性聋的重要措施。传音结构修建术(鼓室成形术)对提高传导性聋的听力有一定效果,如能早期施行鼓室探查和鼓室成形术,可保存和恢复听力。对传导性聋较重者,可配戴助听器,以提高听力。
  (二)感音神经性聋的防治:感音神经性聋的疗效目前尚不理想,因此,关键在预防,发病后及早治疗。
  1.积极防治因急性传染病所引起的耳聋,做好传染病的预防、隔离和治疗工作,增强机体(尤其是儿童)的抵抗力。
  2.对耳毒物的使用,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如有中毒现象应立即停药,并用维生素和扩张血管的药物。
  3.根据不同的原因和病理变化的不同阶段可采取不同药物综合治疗,如增进神经营养和改善耳蜗微循环的药物、各种血管扩张剂、促进代谢的生物制品等。

耳聋的防治知识

  (一)药物也能引起耳聋吗?
  随着医药科学的发展,抗生素的种类日益增新,如庆大、卡那、麦迪到螺旋霉素、先峰Ⅵ号以及洁霉素等等。用量大了均会产生副作用。尤其是庆大霉素的耳毒性较链霉素、新霉素更大,可引起耳聋严重并发症。如发生头晕、恶心、走路不稳,以及高音调耳鸣、听力下降,甚至耳聋。医学上把这类有毒的抗生素叫做耳毒性抗生素。因药物而引起的耳聋就叫做药物性耳聋。常常以链霉素、庆大霉素致聋者最多。耳毒性抗生素已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其中毒情况主要取决于人体的易感性。人体异感性又和人体素质与家族遗传有关。如有的人用了上百克链霉素却没有中毒,有的仅用1克或几克就发生严重中毒。另外与用药剂量、时间、途径有关,用量越大、用药时间越长,中毒也就越严重。药物性耳聋,早期可无自觉症状,耳鸣、耳聋多在用药12周后出现,平均三个月左右。耳聋呈现进行性,多伴有顽固性耳鸣或颅鸣。有的注射后短时间即发生,有的停药数日后才出现。因此,患者与孩子家长,在使用这类抗生素时,要特别慎重。老年人,婴幼儿及肾脏病人更应注意,在用药过程中注意严密观察病情,注意有无早期中毒症状发生。一旦出现中毒症状,应立即停药。
  (二)噪音性耳聋是怎么回事?
  噪音性耳聋是由于长期遭受声刺激而引起的一种缓慢进行性的听觉障碍。在日常生产和生活环境中,到处都可以产生大量的噪音,由噪音所致的耳聋叫噪音性耳聋,如锻工、纺织工和一些叮当乱响的工种或作业,由于长时间受噪音刺激,而致使听力的严重损害,这些都属于高强度噪音环境中的作用,因此这种耳聋与职业有关。还有就是突然遭到巨大噪音和冲击波引起的耳聋(如爆破、开山、放炮声),叫做急性噪音聋也叫暴震聋。强烈空气冲击波可产生机械性损伤,震破鼓膜或引起内耳出血,听觉感受器损伤等。发生噪音性耳聋后,最早出现的症状是耳鸣,常为高音调耳鸣,另一症状就是渐进性听力下降,可伴有眩晕、头痛等症状。噪音性耳聋一旦形成,治疗是很困难的,因此预防是极为重要的,防治的首要措施是力求降低噪音的强度,装配隔音和消声设施,配戴防声器,如耳塞、耳罩以减少噪音刺激。
  (三)怎样防治老年性耳聋?
  随着年龄的增长听力逐渐减退。一般年过60岁即会有耳聋现象。但老年性耳聋的发生与发展却因人而异。有的人中年以后即出现耳聋,有的人年逾百岁听力也完全正常。发生老年性耳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耳部组织的退行性病变:即由于机体的衰老,中枢神经系统衰退,导致听力减退,还可引起血管硬化,骨质增生,导致内耳血循环障碍,以致听器官退变,产生耳聋。
  2、遗传因素
  3、对耳毒物和噪声的敏感性:高龄会增加对噪声和耳毒性抗生素造成内耳损伤的敏感性,随着耳毒性损伤的进展,听力会越来越差。
  4、高血脂症与过氧化物:高血脂老年患者常伴听力障碍。认为高血脂可影响内耳血循环,或使内耳过氧化物增多而致听力障碍。
  5、含量下降:60岁以上老年人耳蜗血运中锌含量下降,是听功能衰退的因素之一。
  老年性耳聋应积极治疗。首先是病因治疗,对老年人有听力减退时,应及早配戴助听器,听力可有显著提高,另外预防也很重要。内耳是随机体的衰老化,因而预防老年性聋应考虑从抗衰老入手。由于老年人对耳毒性抗生素和噪声损伤的敏感性增高,应慎重使用耳毒物和尽可能避免强噪声刺激,老年人还要注意情绪,做到遇事不怒,常吃素食,少吃高脂肪食物,以减少高血脂症。积极防治某些老年性疾病也将有助于控制和改善老年聋。
  (四)耳朵突然聋了怎么办?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耳闻一些人睡了一夜觉,第二天早餐起来突然发现一侧耳朵聋了。这些病人多发生在感冒、过渡疲劳、情绪波动之后,时间有的发生在一瞬间,最多不超过24小时,内耳聋就达高峰,到医院检查诊断为“突发性耳聋”。这种病发病突然,常见于健康的,以中年人多见,女性比男性稍多,发病前多无任何先兆,常没有明显的自觉原因。
  本病发病的病因常不十分清楚,多数学者认为与下列病变有关:一是血管病变,二是病毒感染。三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四是膜迷路破裂。所以突发性耳聋不是传导声音路线的损害,而是内耳感音部份的损害。
  本病的主要症状是耳聋,程度不一,一般不会全聋,多数会有残余听力,常伴有耳鸣,多为低音调,有时耳内有堵塞感,有的伴有不同程度的眩晕。
  突发性耳聋较其他神经性耳聋预后较好。有的不经治疗也能自然恢复,只是恢复的过程不同。所以积极治疗尚能获得更好的疗效,而且越早越好。
  (五)、哪些因素可导致先天性耳聋?
  先天性耳聋,即出生后就听不到声音,该病可发生于一侧或两侧,程度轻重不等。导致先天性耳聋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父母遗传或近亲生育有影响子女听力的可能性。父母有先天性耳聋,所生的孩子易患此病。但并非所生子女全是耳聋。有的父母虽然无耳聋,但如果是近亲结婚,所生子女的耳聋发生率较高。除此外还伴有耳廓畸形、中耳畸形、外耳道闭锁,内耳发育不全,或伴有智力障碍。
  2、孕期母体患风疹或其它病毒感染:可能影响到胎儿的听力。尤其是母亲在妊娠三个月内患有该病,这时胎儿听力的损害更大。病毒可经胎盘而侵害胎儿,引起内耳发育畸形。
  3、母体孕期使用有害药物,如奎宁、链霉素、庆大霉素等这些耳毒物通过胎盘而循环,导致胎儿第七颅神经中毒,从而造成耳聋。
  4、母体孕期曾受深度麻醉。
  5、胎儿的耳组织发育畸形与出生体重不足。
  6、父母患有性病,如感染了梅毒,也可致胎儿耳聋。
  7、分娩期:早产难产造成对婴儿的缺氧:或使用产钳不当损伤了听觉器官引起耳聋。
  劳聋
  病名。系指由气血真元耗损所致之耳聋。《仁斋直指方》:“劳役伤于血气,耗其精元,瘦悴力疲,昏昏愦愦是为劳聋。”治宜养血益气培补精元。方可选用人参养荣汤等加减。参见耳聋条。又《圣济总录》卷一百一十四:“劳聋者,肾气虚劳所致也。”其聋劳则甚,当用补肾法治之。
  引起耳聋的病因有哪些?
  (一)传导性聋
  1.先天性:常见的有先天性畸形,包括外耳、中耳的畸形,例如先天性外耳道闭锁或鼓膜、听骨、蜗窗、前庭窗发育不全等。
  2.后天性:外耳道发生阻塞,如耵聍栓塞、骨疣、异物、肿瘤、炎症等。中耳化脓或非化脓性炎症使中耳传音机构障碍,或耳部外伤使听骨链受损,中耳良性、恶性肿瘤或耳硬化症等。
  (二)感音神经性聋
  1.先天性:常由于内耳听神经发育不全所致,或妊娠期受病毒感染或服用耳毒物引起,或分娩时受伤等。
  2.后天性:有下列几种原因:
  (1)传染病源性聋:各种急性传染病、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腮腺炎、化脓性脑膜炎、麻疹、猩红热、流行性感冒、耳带状疱疹、伤寒等均可损伤内耳而引起轻重不同的感音神经性聋。
  (2)药物中毒性聋:多见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双氢链霉素、新霉素等,其他药物如奎宁、水杨酸、顺氯氨铂等都可导致感音神经性聋,耳药物中毒与机体的易感性有密切关系。药物中毒性聋为双侧性,多伴有耳鸣,前庭功能也可损害。中耳长期滴用此类药物亦可通过蜗窗膜渗入内耳,应予注意。
  (3)老年性聋:多因老年血管硬化、骨质增生,使螺旋器毛细胞和螺旋神经节供血不足,发生退行病变,或中枢神经系统衰退,导致听力减退。
  (4)外伤性聋:颅脑外伤及颞骨骨折损伤内耳结构,导致内耳出血,或因强烈震荡引起内耳损伤,均可导致感音神经性聋,有时伴耳鸣、眩晕。轻者可以恢复。耳部手术误伤内耳结构也可导致耳聋。
  (5)突发性聋:是一种突然发生而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聋。目前多认为急性血管阻塞和病毒感染是引起本病的常见原因。病变可累及螺旋器,甚或前庭膜、蜗窗膜破裂。耳聋可在瞬间显现,也可在数小时、数天内迅速达到高峰,多为单侧,亦有双耳患病,伴耳鸣,有的可伴眩晕。早期治疗可获得较好效果。
  (6)爆震性聋:系由于突然发生的强大压力波和强脉冲噪声引起的听器急性损伤。鼓膜和耳蜗是听器最易受损伤的部位。当人员暴露于90dB(A)以上噪声,即可发生耳蜗损伤,若强度超过120dB以上,则可引起永久性聋。鼓膜损伤与压力波强度有关,表现为鼓膜充血或鼓膜穿孔。耳聋的程度与噪声强度、暴露次数以及压力波的峰值、脉宽、频谱、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耳聋性质多为感音神经性聋或混合性聋。
  (7)噪声性聋:是由于长期遭受85dB(A)以上噪声刺激所引起的一种缓慢进行的感音神经性聋。主要表现为耳鸣、耳聋,纯音测听表现为4000Hz谷形切迹或高频衰减型。亦可出现头痛、失眠、易烦躁和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其耳聋程度主要与噪声强度、暴露时间有关,其次与噪声频谱、个体差异亦有一定关系,有人发现2000Hz~4000Hz的噪声最易导致耳蜗损害。
  药物中毒性耳聋
  许多化学药物都能引起位—听神经(第八对脑神经)中毒,从而产生药物中毒性聋。水杨酸制剂和砷、汞等重金属制剂,以及某些抗生素都具有致聋的作用。
  抗生素对感染性疾病有较好的疗效,从而深受广大医务工作者及患者的欢迎和信赖。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抗生素的种类也日益增多。当小儿科和内科医生治疗痢疾、脑膜炎、肺炎以及其他严重感染的病人时,往往使用新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甚至用量较大,使用时间较长。结果是疾病虽然治愈了,却发生了神经性耳聋,失去了正常的听力。婴幼儿患者由于听不到别人的语言,他们也就无法学习说话,最终就可能成为哑巴。成年人也可完全丧失听力,变成一个完全的聋子、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学习与生活。
  据中国聋儿康复中心报道,在1995-1996年间就诊的812名8岁以下的聋儿中,有384名为出生后致聋的,其中80%以上是由药物中毒引起的。另有资料表明,我国药物中毒性耳聋患者占后天性耳聋的45-50%。所以,合理地和有控制地使用耳毒物,积极预防药物中毒性耳聋是十分重要的。
  哪些药物和化学物质能引起耳聋呢?
   现在已发现的有奎宁、氯奎等治疟疾的药物,长春新碱、2-硝基咪唑、顺铂等抗癌药,利尿酸、速尿等利尿药,以及保兰勃林和反应停等。一氧化硫、二氧化硫、土荆芥油、水杨酸盐、酒精、和某些含有汞、砷、铅、磷的重金属制剂,还有一些抗生素,都能够引起耳聋,因而将它们称作耳毒物或耳毒性化学物质。
  奎宁能治疗疟疾,但也能引起耳神经中毒从而导致耳聋,还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损伤胎儿的听觉器官,使胎儿致聋。
  某些中药,如牛黄清心丸、琥珀抱龙丸等含砷的制剂也能致聋,也属于耳毒物,因而要控制使用,不宜久用。
  损伤内耳的抗生素主要是氨基糖甙类,包括硫酸链霉素、双氢链霉素、卡那霉素、春雷霉素等也都能使内耳中毒造成耳聋,因而将这类抗生素称为耳毒性抗生素。近来有资料报道,氯霉素、红霉素、小诺霉素和洁霉素也能致聋。
  抗生素引起内耳中毒有什么表现呢?硫酸链霉素和庆大霉素主要损害前庭系统,产生眩晕和平衡障碍;双氢链霉素、春雷霉素主要损伤耳蜗系统,使产生耳聋和耳鸣;多数耳毒性抗生素同时损害前庭系统和耳蜗系统,眩晕、平衡障碍、耳鸣和耳聋同时出现。
  怎样预防抗生素引起的内耳中毒?
  首先,要严格掌握抗生素的适应症。对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如麻疹、水痘流感等,并不需要应用抗生素。因为这些疾病本身就可能引起感染性耳聋,而抗生素只能防治细菌感染,而不能治疗病毒引起的疾病。
  凡有肾功能损害和感觉-神经性耳聋的病人,使用抗生素更要慎重。因为损伤内耳的耳毒性抗生素,多数须从肾脏排出,若有肾病,则药物排出将十分困难。所以,可能造成药物蓄积血浓度升高而加重中毒。
  这样看来,已经有听力减退的老年人,以及长期在噪声环境中工作的人也应该慎用抗生素,因为这些人的内耳柯替器功能已经受损害了,更容易受到耳毒性抗生素的毒害。
  怀孕的妇女比较好不用耳毒性抗生素。有人统计,用过链霉素孕妇的17例婴儿都有内耳功能异常。
  其次,用药期间要注意是否有内耳中毒的症状出现,如果用药期间有中毒先兆,如耳胀满感、耳鸣及眩晕等,则应立即停药,并以无毒或低耳毒物代替,同时要进行耳科的检查,以明确是否已经引起中毒性耳聋。若已引起,则应争取早期治疗。
  怎样发现耳聋和前庭功能障碍?
  一般情况下,耳聋是逐渐加重的,开始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往往被忽略,待有明显听力障碍时再去纠正,则就太迟了。所以,在应用耳毒物之前,应进行耳科听力学检查,并在用药过程中,注意随诊复查听力,还要将复查结果与用药前的听力相比较,这样就能及早发现听力下降。有时早期察觉前庭系统中毒十分困难,大致有两种可能性。其一是可在其他平衡器官的配合下,相互之间弥补不足,即虽前庭系统已有损害,但由于视力好,运动功能又正常,故仍能保持机体的平衡,并不出现明显的眩晕。可是闭上眼睛走路,则步态不稳,身体左右摇晃或前倾后仰,必须手扶着墙才能稍有好转,因此表现为夜间行走困难。患有小儿麻痹后遗症或患有偏瘫症的人,其下肢运动能力差,同时视力也不好,这时前庭功能障碍就能较早地出现。另一个主要原因是病人和医生都缺乏药物的知识,只注意了原发病的治疗,而不懂得或未重视药物中毒引起的严重后果。如果我们都懂得观察药物中毒的表现,则做些简单实验就可揭示它。例如,让应用耳聋性抗生素的病人闭上眼睛行走,或让人注意自己在黑暗环境中是否有眩晕感,走路是否步态不稳,用这样简单的试验就能察觉前庭功能障碍存在与否。
  另外,在应用耳毒物期间,服用维生素B维生素A等,有营养和保护位—听神经的作用。
  如何正确对待耳毒性抗生素?
  并非每个人应用了耳毒性抗生素都会发生内耳中毒,因为是否发生内耳中毒与许多因素有关,例如与患者本人的身体条件以及用药的剂量和方法等都有密切关系。
  在用药之前,医生应仔细了解患者及其家族成员中是否有过敏史及中毒反应史。某些人用少量的药物,便会出现中毒症状,这称为中毒易感型,若家族成员中有这种现象,则其他成员用药时就应该慎重。在临床工作中曾见到这样的实例,父亲或母亲是中毒易感型,其子女也容易出现药物中毒。
  如病情确需应用这一种或数种耳毒性抗生素,而患者及其家族成员又无中毒易感型,无疑则应使用这些药物。在用药过程中,要随时注意是否有药物中毒症状出现,并且在用药前和每次用药过程中,都要注意对听力和平衡功能的检查,以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早期发现药物中毒。
  有肾脏损害及耳聋的病人,也应尽量避免应用此类药物。同时,用药剂量一定要适当,不可随意加大药量,病情允许停药时及时停药,不要延长使用时间。常有这样的情况,用药后原发病已治愈,便病人和医生还愿意再用几天药,作为“太平药”持续应用,认为这样对巩固疗效更有把握,但却万万没想到发生了药物中毒。为了太平,反而招来了“不太平”,真是得不偿失,这样的教训并非罕见。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内科医生,因正常分娩在妇产科住院,住院期间发现她患有轻微的气管炎,妇产科医生为了“照顾”她,给她注射了两支庆大霉素。当时妇产科医生和她自己都没有重视耳毒性抗生素可能引起药物中毒的问题。产假过后待这位内科医生又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时,才发现自己听不到患者的心音和呼吸音,那里她并未往药物中毒引起耳聋方面想,却怀疑听诊器出了毛病,而换了听诊器后她还是听不见,这时她才恍然大悟!并不是听诊器出了毛病,而是由于受照顾注射了庆大霉素,使她失了再做内科医生的机会。
  当局部用药时,也应注意观察是否有内耳中毒症状。例如,在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与耳部手术局部用药时,眼科做治疗行结膜射时,内科行腰椎穿刺髓腔给药时,也都可能注射此类药物。凡遇类似情况我们都应提高警惕。
  怎样采用简单的听力和前庭功能检查法?
   听力和前庭功能检查方法很多,近年来在这方面的研究和临床工作有很大进展。然而,一般基层医疗单位,由于条件限制,目前还不可能有先进和复杂的检查设备进行难度较大的检查,作为患者及其家属也就更无能为力了,所以要采用简单的检查手段。
  听力检查:可用手表声试验。在用药之前,用手表试验听力,在用药过程中,还用同一块手表试验听力。要注意放表的位置,每次均应放在同一方位,且不应将表紧贴在耳部皮肤或骨头上端应使手表距耳廓有一定距离。这样听到的声音,才是通过空气传导的声音,否则就是通过骨头传导的声音,不能如实地反映听力的实际情况。在试验中,如果发觉到用药后较用药前听力下降,则应考虑耳蜗系统中毒的可能性。
  前庭功能检查:通过静止站立与步态姿势的观察,来判断平衡功能的头部。静止站立的姿势首先选用双足并拢站立,然后双足前后错位站立,最后先用单足站立,后者难度最大。若平衡功能正常,由站立能维持10秒钟以上,若平衡功能障碍,则站立难以维持,将很快向一侧倾倒、左右摇摆或前倾后仰。对步态姿势的观察,可采取行走试验,即让被检查者闭目沿直线向前行走。正常人能做到双足落地位于直线两侧,不正常的行走则会有明显偏斜,行走不稳,犹如酒醉后的步履蹒跚。一般行走十步,就足以分辨行走稳定与否。进行此项检查前,应了解被检查者是否有肢体缺陷,小儿麻痹后遗症、偏瘫、智力发育差的患者都不适合采用这种检查法。做前庭功能检查时,应让被检查者先睁眼站立与行走,如果表现出站立姿态和行走步态都较稳,或难于分辨稳定与否,则让病人闭目站立与行走,以进一步了解平衡情况。
  听力损失的分级和表现轻度听力损失(26~40dB)
  感觉有轻微的听力下降,但一般不影响语言交流。
  中度听力损失(41~55dB)
  感觉到听力下降,交谈时需对方重复或提高声音才能听清楚。
  中重度听力损失(56~70dB)
  听力下降很明显,交谈时需对方大声喊话才能听清。
  重度听力损失(71~90dB)
  对话时需对方大声喊,同时要借助看口型,才能大致明白对方意思。
  极重度听力损失(≥91dB)
  听力严重下降,对大部分外界声音都没有反应,长此以往讲话也会口齿不清。

相关文章
  • 1
  • 2
  • 下一页>>
  • 合作媒体
  • 友情链接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