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症状或综合征。根据外周血红蛋白或红细胞数可将贫血分为轻、中、重、极重四度。
①造血不良引起的贫血,如缺乏性造血所需的叶酸、维生素B12、铁等物质,或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恶性肿瘤、血液病等均可导致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抑制。
②溶血性贫血,可由红细胞内的异常因素或红细胞外的异常因素引起红细胞的大量破坏溶解,而导致贫血
③失血过多引起的贫血,可有急性失血如创伤大出血、出血性疾病等,慢性出血如溃疡病、钩虫病、肠息肉等导致的贫血。
贫血的症状与其病因、发生急缓和程度轻重有关。一般皮肤、黏膜苍白为突出表现。患儿可出现心跳过快、呼吸加速、食欲减退、恶心、腹胀、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易激动等症状。病程较长的患儿还可出现易疲倦、毛发干枯、营养低下、体格发育迟缓等。血液检查、骨髓涂片检查等可帮且诊断。
治法:养血益气,健脾益肾
黄芪10 党参10 熟地12 白术10 当归6 砂仁3 鸡血藤15 生地10
炙甘草5 淮山12 枸杞子12 红枣5枚 山萸肉8 首乌10 白芍10
1.用手指掐揉神门、大陵、手心、肾2,反复操作5分钟。
2.用手指点揉手背腕横纹外侧端凹陷处阳谷和足三里,反复点揉3分钟。
3.用两手沿脊柱两旁由下而上速续地捏拿患儿肌肤,两手交替边捏拿边向上推进,自尾骶部开始,捏拿至枕颈部,反复操作3~5遍。
4.用单手四指罗纹面,绕肚脐周围作顺时针摩腹5分钟。
上述方法每次反复操作两遍,每日两次。
小儿贫血的临床表现与其病因,程度轻重、发生急慢和年龄等因素有关。一般而论,急性的贫血如急性失血或溶血,虽贫血程度较轻,亦可引起严重症状甚至休克。而慢性贫血,早期由于机体各器官的代偿功能较好,可无症状或症状较轻,当代偿不全时才逐渐出现症状。
小儿对慢性贫血的耐受性一般较为大。个别慢性贫血患儿(如重型β-地中海贫血),在重度贫血时仍可走路上楼。由于红细胞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输送全身,贫血时,血液含氧量减少而呈低血氧症,这就引起组织与器官功能减退而产生各系统症状。主要临床表现可分为三方面;
一、 一般表现
皮肤、粘膜苍白为突出表现。由于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含量减低,使皮肤(面,耳轮、手掌等)、粘膜(睑结膜、口腔粘膜)及甲床呈苍白色。重度贫血时皮肤往往呈蜡黄色,每易误诊为合并轻度黄疸,相反,伴有黄疸,青紫或其他皮肤色素改变时可掩盖贫血的表现。此外,病程较长的还常有易疲倦,毛发干枯,营养低下,体格发育迟缓等症状。
二、 造血器官反应
婴儿期由于造血器官的功能尚未稳定,当造血需要增加时,往往骨髓外造血器官和组织呈增生性反应,回复到胎儿时期的造血状态,出现肝脾和淋巴结不同程度增大(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外造血一般不增强),末梢血液中可出现有核红细胞、幼稚粒细胞。
三、各系统症状
(一)循环和呼吸系统 这两个系统的症状是互相联系的,贫血时,由于组织缺氧,可出现一系列代偿功能改变,如通过心率加快和呼吸加速来达到增加运输氧气的能力(活动后更明显)。体格检查可发现心率加快,脉搏加强,动脉压增高,有时可见毛细血管搏动。到重度贫血代偿功能失调时,出现心脏扩大,心前区收缩期杂音,甚至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
(二)消化系统 胃肠蠕动及消化酶的分泌功能均受到影响,出现食欲减退、恶心、腹胀或便秘等。偶有舌炎,舌萎缩等。
(三)神经系统 常表现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性情易激动等,脑组织严重缺氧可出现昏厥。年长儿可有头痛、昏眩、眼前有黑点或耳鸣等。
1、居室环境要安静,空气要流通。由于贫血患儿抵抗力低,容易感染疾病,如消化不良、腹泻、肺炎等,因此患儿尽量少到公共场所人多的地方去,并注意勿与其他病人接触,以避免交叉感染,因感染后能使贫血加重。
2、合理喂养是纠正贫血的重要途径。应多给富含铁的食物,如动物的心、肝、肾、血以及牛肉、鸡蛋黄、菠菜、豆制品、黑木耳、红枣等,并纠正偏食习惯。提倡母乳喂养,因母乳中含铁量比牛奶高,且易吸收。并注意及时添加辅助食品,如3~4个月的婴儿,可给蛋黄1/4个,以后逐渐增加到1个,5~6个月加菜泥,7个月后可加肉末、肝泥,设法提高婴食欲,同时防止消化不良。
3、 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铁制剂。婴儿比较好在两餐之间服,以利于吸收,因为铁质对胃粘膜有刺激,服后易产生恶心哎吐,同时避免与牛奶钙片同时服用,也不要用茶喂服,以免影响铁的吸收。铁制剂用量应遵医嘱,用量过大,可出现中毒现象。
4、严重贫血的患者,活动后易心悸、气急,必须卧床休息,必要时还需吸氧、输血。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