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又名小儿吼病。哮和喘是两种不同的症状。《罗氏会约医镜》:“喘者,气急声高,张口抬肩,摇身撷肚,惟呼出一息为快,此肺经邪气实也。……哮者,其症似喘,但不如喘出气之多,而有呀、呷之音。呷者口开,呀者口闭,俱有声音,甚至隔壁亦闻,以痰结喉间,与气相击,故出入有声,此为痰火郁于内,风寒束于外。”哮喘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尤以寒冷季节及气候急剧变化时发病较多。其病机与肺、脾、肾有关,《保婴撮要》指出:“多因脾肺气虚,腠理不密,外邪所乘。”使肺失宣降所致。由于肺气根于肾,如哮喘延久,肾气虚衰,并可出现肾不纳气或上实下虚的症象。发作时治以平喘降逆、宣肺化痰为主,用定喘汤、五虎汤(、杏仁、石膏、甘草、桑白皮、细辛、生姜)。痰多者,配合涤痰汤加减以豁痰。缓解期,治宜调理脾肾,如异功散加黄芪、紫菀,或六味地黄汤加胡桃、补骨脂等,随症选用。外贴用药或针灸:配合使用外用膏药益气贴、三伏贴。针灸可取膻中、璇玑、三间等穴。若哮喘持续发作,宜进一步辨证,加强综合治疗。
在诱发哮喘的众多因素中,饮食作为一种特异性过敏原占有较高比例。这种食源性哮喘在中并不多见,但在儿童,尤其是婴幼儿中则占较高比例,也就是说,年龄越小,食制导致哮喘的越多见。可能与小儿胃肠道机制不够完善,某些大分子蛋白通过消化道黏膜入血,并作为异种物质刺激机体发生过敏反应有关。随着小儿年龄的增长,其胃肠功能逐渐完善起来,对食物耐受性 逐渐增强,食源性哮喘也就逐渐减少。
易诱发哮喘的食物有牛奶、蛋类、海产品、豆类、某些水果、辣椒以及调味品,如胡椒、八角、茴香,还包括食用色素、香精、啤酒、汽水和冷饮等。因此,在婴幼儿期要减少这些食品的摄入,特别是婴儿期(0-1岁)要以母乳喂养为主,添加辅食时,坚持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粗到细及由1种到多种的原则,以便发现不耐受或可诱发哮喘的食物,及时进行调整,并避免在婴儿期食用这些能诱发哮喘的食物。
小儿哮喘的饮食疗法如:
1、桂枝、厚朴各3克,法夏、苏叶各6克,茯苓、藿香各10克,水煎取汁,加蜂蜜适量,分2~3次饮服。可散寒平喘,适用于寒性哮喘,咳嗽多痰,痰稀色白。
2、葶苈子、大历子、红枣、莲米各10克,水煎取汁,分2~3次饮服,并嚼食红枣、莲米。可清热平喘,适用于热性哮喘,痰色黄稠,口干,口渴,发热,便秘尿黄等。
3、猪肺1只,冬虫草3克,太子参、黄芪、红枣各10克,同炖服食,每周1剂。可补肾纳气,适用于虚性哮喘,动则气促,面色苍白,肢软乏力,食欲不振,汗出等。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