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
  •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百科 >> 疾病 >> 肝病 >> 小三阳



 

什么是乙肝


  所谓乙肝“阳”是指在乙肝的“两对半”检查的五项指标中,表面抗原(HBsAg)、E抗体(HBeAb)和核心抗体(HBcAb)检测均是阳性。凡出现“阳”,均提示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体内病毒复制,为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状态。阳通常是由“大三阳”转变而来,是人体针对E抗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免疫力。
  阳患者的情况并不比大三阳简单;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乙肝阳应检查HBV-DNA及肝功能,如果HBV-DNA(+)且肝功能异常,说明病毒复制,传染性强,应该采取以抗病毒为主的综合治疗。如果HBV-DNA(应采用PCR及斑点法同时检测;最好经肝活检证实)为(-)且肝功能、B超及AFP等均长期正常,则说明病毒已复制不活跃,传染性很低,所以已无需隔离与治疗;因为目前尚无可在此类阳基础上进一步治疗乙肝的公认的而有效的药物;一味追求转阴而服用大量治疗性中西药物,只会增加肝脏负担甚至招致不良后果。如果肝脏持续炎症活动,发生肝硬化的几率就大;枸杞泡酒不能喝。 我国乙肝“阳”患者非常多,约占乙肝总人数的30%左右,过去认为:“大三阳”转成“阳”表示病毒复制减弱,传染性小,病情向好的方面转化。这种认识是片面和有缺陷的。对于“阳”的患者一定要区别对待,该不该治疗视具体情况而定。

阳的传播途径

  乙肝主要的传播途径是输血和注射,也可通过接触乙肝患者体液如唾液.尿液.乳液.等传播,不过,这样的机率较小,主要是输血和注射, 如治疗疾病过程中通过输血感染、注射感染、血液制品感染等。有的还认为,乙肝最重要的传播途径有两个:一个是生育过程中由母亲传播给婴儿,即“母婴传播”;另一个是在一生任何一个时期可能受到感染,称为“水平传播”。传播的高峰期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传播高峰是5至9岁;第二个高峰是20岁以后,这个时期主要是血液传染,如治疗疾病过程中通过输血感染、注射感染、血液制品感染等,而接种乙肝疫苗对防止这些感染,都是有效的。

阳的治疗


  从理论上讲,所有“阳”患者都该得到治疗。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却应区别对待,有的需要及时治疗,有的却不需治疗。乙肝“阳”的存在无论是怎样一种形式,对人体健康都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及时彻底地清除它们不容置疑,多年以来,医务工作者一直致力于这项工作,但是收效不大。有些“阳”肝功长期稳定,并无明显不适,却急于转阴治疗,花了不少冤枉钱也没有转过来,有的反而越治越坏;有些“阳”患者肝功长期波动,却得不到正确的治疗,致使病情逐渐发展,最终演变为肝硬化。
  

阳强调阶段性治疗的重要性

 
  治疗乙肝一般的说法,是治到了HBV-DNA转阴,大三阳转为阳就万事大吉了,阳DNA阴性就不用再治了只需要定期复查就行了,很多病人也就不在乎了,可是在临床上却看到不少乙肝阳患者几年后偶然的复查却发现又回到了大三阳状态,少数病人出现了早期肝硬化,多数患者就开始抱怨,说乙肝是治不好的治好了还会反跳,其实这种现象并不奇怪,除了乙肝患者自身的原因外,吕鹏医生觉得主要是医生没有正确的宣传乙肝防治理念尤其是阶段性治疗方法的缺失,吕鹏医生的理由如下:
  1、目前,HBV--DNA定量方法有缺陷,当DNA定量少于一千以内就按阴性算,实际上是真的转阴了么?因为目前的检测方法只能到一千,哪怕实际的病毒量是300,还有潜在活动性,但是一千以内目前的检测灵敏度已经达不到了只能按阴性算,所以不管是西医还是中医在病人DNA‘转阴’后,都不约而同的要求病人再服用3~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巩固药,意图彻底把剩余的病毒抑制下去。
  2、由于病毒复制模板是隐藏在肝细胞内的,目前所有的药物均无法进入肝细胞内(有些虚假广告瞄准了这一说法就宣称已经研制出了药物能进入肝细胞彻底的杀死乙肝病毒复制模板来欺骗病人),要彻底的清除病毒只能靠机体的免疫力,而免疫力随着季节的变换是动态的,这就给了残留的病毒以可乘之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病人复制指标转阴了,几年后因为放松复查和阶段性治疗偶然复查发现病情加重病毒反跳的原因。
  3、阶段性治疗对病人是有选择的,对于已经是阳、DNA阴性、肝功B超正常或偶尔轻度异常,但日常总是出现肝区不适等症状比较多的患者要选择春季或秋季进行阶段性治疗,中医理论认为, 春应肝木,春天正是万物复苏、肝气生发最旺的季节。临床上相应的常可见到原本静止的肝病又从新活动,HBV-DNA和肝功能又开始波动。 秋属肺金,金克肝木,秋季是肝气最易受到抑制的季节。很多肝硬化患者都在秋季发病或加重。 临床经验表明季节对肝病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慢性肝病患者应根据自身的状态选择合适的季节来调整和阶段性治疗,这对自身的康复是必要的。
  4、临场上可供选择的药物要符合安全有效经济、耐药率低、病人依从性好,不会产生依赖或不能停药的危险等这样几条原则,吕鹏医生认为中药是最佳选择,并且可以一对一的进行个体化的处方,只要用药对证,既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又可以提升病人免疫力,消除不适症状,改善肝纤维化,恢复肝功,这些都是西药所无法达到的。
  5、吕鹏医生所提出的阶段性治疗方案以每年为一疗程,每年复查并且根据病情的不同在不同季节选择三个月的服药期,其他时间停服只是日常注意饮食作息即可,经过三年到五年的阶段性治疗,会有一部分患者表面抗原转阴(每年的转阴率10%左右),其他患者几年的肝功B超DNA都会保持正常的情况下即视为临床康复即可结束阶段性治疗,以后每隔两三年复查一次即可。
  阳和病情轻重没有关系,只能代表是乙肝感染者,吕鹏医生认为诊疗重点首先要分清携带者和急、慢性肝炎以及是否初次感染。
  1、慢性携带者:暂时不用治疗只需每半年或一年复查一次肝功、肝脾B超即可,因此时体内的免疫处于耐受阶段,也就是说病毒和人体的免疫系统处于一种相安无事、井水不犯河水、平衡的状态,肝功、b超正常的患者大部分肝脏损伤非常轻微,治疗利益极为有限,对这类携带者是医学观察的对象,不适合抗病毒治疗,无论从经济上还是疗效上都是不理想的,要根据不同阶段和时机来采取不同的应对。携带者只需定期复查肝功、肝脾b超就可以了,如有轻度不适症状,吕鹏医生认为可用中药阶段性调理。病毒量的高低和病情轻重以及是否需要治疗没有关系,但治疗前后病毒量的变化可以作为治疗效果的参考。
  乙肝病毒无症状携带者(ASC)主要是通过血液暴露途径传播导致的,自身感觉没有肝炎症状和体征,各项肝功能化验和肝脾B超正常,经半年以上观察均无异常变化,由于乙肝病毒不会通过呼吸道或正常消化道传染给另人,因此ASC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不会对旁人造成传播的危害,他们应有照常工作,学习,生活和社交的义务与权利.
  携带者可能是终身的,也可能在某一时期在内外环境(如劳累、嗜酒、感冒、精神打击等)的刺激下转变为急慢性肝炎阶段。
  2、急、慢性性肝炎:在肝功、b超不正常有进展的情况下,不进行治疗会有逐渐往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方向发展的可能,也有自愈的可能,人体对病毒的免疫反应(也就是已经打破了免疫耐受,从携带者阶段进入到急、慢性肝炎阶段)导致了肝功的反复波动,免疫反应激烈的可表现为急性肝炎,有可能自愈,而多数人免疫反应时强时弱就表现为慢性肝炎肝功反复波动、b超逐渐进展,免疫系统不能发挥完全的免疫清除功能,导致肝脏细胞反复受损,有些人会逐渐往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方向发展,随着不断的清除病毒和肝细胞的不断受损,表现为这样一种现象:有些人在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阶段出现了病毒转阴,但在肝硬化甚至肝癌阶段肝损伤已经不可逆转,病情还会继续。所以吕鹏医生认为在肝功、b超出现不正常的早期强调早发现早治疗的意义即在于此。
  (1)免疫反应和肝细胞保护之间的取舍是个难题,需要在治疗中权衡。但免疫反应有个限度,人体不会做消灭自己的事情。
  (2)疤痕和修复之间是动态的,有些肝硬化的发生不可避免,但通过用药可以延缓进程,这也是治疗的意义。
  (3)在急、慢性肝炎阶段吕鹏医生不主张所谓的保肝降酶疗法,因为肝细胞不需要特殊保护,人体可以自我修复,有时为了清除病毒需要牺牲部分肝细胞,这好比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的意思一样,保肝降酶药使用不当会干扰中西药抗病毒效果。当然,用其他药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时,保肝降酶药是能派上用场的。
  (4)慢性乙肝患者应该接受的事实应是乙肝的终身性。目前没有特效药,贺普丁、贺维力、恩替等不是,中药也不是,但可以控制进展,尤其中药更具有安全性,慢性乙肝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选择中药、西药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并应把生活调节作为重要的一环来配合治疗,往往会有满意效果。
  3、初次感染者:初次感染的定义,三月前或半年一年前化验两对半是阴性,而近期化验出现阳性的病例,应属于初次感染,如肝功、b超正常可以按携带者观察,感染乙肝病毒的年龄和乙肝的发病及慢性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月大的婴儿感染乙肝病毒后,80%以上都会转为慢性携带,留下祸根。但是,的免疫系统较为完善,初次感染乙肝病毒后,只有2%左右的人会慢性化,有一少部分人会以急性轻度肝炎的形式主动清除病毒,大部分会形成抗体阳性,不留下祸根,这就是为什么吕鹏医生所说的百分之六七十的化验两对半会出现感染恢复期的原因。

“阳”和“大三阳”的区别

  所谓“大阳”是指进行“乙型肝炎抗原二对半检查”(简称为乙肝二对半)的二种不同结果。“二对半”中的第一对是指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第二对是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另外第三对是核心抗体(抗-HBc) 和核心抗原(HBcAg)。由于在肝细胞中,核心抗原已被全部装配成乙肝病毒,血清中没有游离的核心抗原,故在周围血液中只能检测到第三对中的半对,即核心抗体,故称二对半。
  “大三阳”是指表面抗原、E抗原和核心抗体检测均是阳性。一般认为,“大三阳”传染性相对较强,同时演变成慢性乙型肝炎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阳”是指表面抗原、E抗体和核心抗体检测均是阳性。“大三阳”和它的区别是前者E抗原阳性。它通常是由“大三阳”转变而来,是人体针对E抗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一般认为“阳”的传染性较小。但对于一些E抗原和E抗体均为阴性的人,它所感染的乙肝病毒可能是已经产生突变的病毒株感染,它不能表达E抗原和E抗体,但是如果检查乙型肝炎病毒去氧核糖核酸(HBV-DMA)依然阳性,表示病毒血症存在,仍然具有传染性。
  无论“大三阳”抑或是“阳”,只是反映人体内携带病毒的状况,均不能反映肝脏功能的正常与否,因而不能用来判断病情的轻重。要想了解肝功能的情况,最好是定期(3个月至6个月)到医院作一次肝功能和乙肝两对半检查。
  “两对半”,“大三阳”与“阳”
  什么是“大三阳”,“阳”,以及“两对半”,原来“大三阳”是指在乙肝检查中 HbsAg阳性, HBeAg阳性,抗HBc阳性。“阳” 是指在乙肝检查中HbsAg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两对半” 是指在乙肝检查中HbsAg、HbeAg, 抗HBs、抗Hbe,抗HBc。
  从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血清中检测“两对半”,已为众所周知。近年又出现“大三阳“和“阳”的称法,并在谁重谁轻问题上存在误区。其实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在“表抗“和c抗体均为阳性的基础上,如果e抗原也是阳性,即被称为“大三阳”,表示病毒复制活跃,常同时伴有乙肝病毒DNA(脱氧核糖核酸)阳性,说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如果仅有e抗体阳性,即被称为“阳”,表示病毒已基本停止复制,若乙肝病毒DNA阴性,则基本不再具有传染性。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认为“大三阳“病情重,“阳”病情轻,希望从“大三阳“尽快转为“阳”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是,真正决定患者病情轻重的是乙肝病毒DNA、肝功能和临床症状。大致有下面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有一小部分“阳”患者,其乙肝病毒DNA仍然阳性,提示病毒复制仍然活跃,且有可能是乙肝病毒发生变异的结果,患者的病情可能较重和发展更快,应加以注意。第二种情况‘无论患者是“大三阳”还是“阳”,如果肝功能正常,又没有明显的症状,都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而不能诊断为乙肝患者。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大多数人是在婴幼儿时期感染乙肝病毒,由于当时机体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无力清除病毒,容忍乙肝病毒与其长期和平共处,而成为携带者的。第三种情况,无论是“大三阳”还是“阳”,如果肝功能反复出现异常,或伴有临床症状,或有肝脾肿大等,则应该判定为乙肝患者,需要积极治疗,以尽快控制活动性肝病。因为我国绝大多数肝硬化、肝癌患者,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反复肝病活跃的过程。换句话说,只要没有活动性肝病或能避免慢性肝病的反复活跃,就能有效地阻止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后果的发生。医学研究还证明,经过一定的时间之后,每年有5%-10%的“大三阳”者自然转为“阳”。自然转阴对每个“大三阳”的人来说,都是一种机会,但具体何时发生,目前还没有办法确定。因此,建议“大三阳”者不必过分担心。即使试图用抗病毒药将“大三阳”转为“阳”,也必须选择肝功能异常者,治疗才有反应。
  乙肝病毒携带者不适于药物治疗,等待自然转阴才是明智之举。他们可以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但不宜从事餐饮服务和保育工作<服务业工作>。

相关文章
  • 1
  • 合作媒体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