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对钙的需要量要考虑不同的生理条件 ,如婴幼儿、儿童及青春期对钙的需要量增加 ,孕妇、乳母特殊的生理状态下 ,钙的需要增加。
我国推荐钙的供给量 ,婴儿前 6个月 400m g、 6— 12个月 600m g、 2岁以下为 600m g , 3—9岁为 800m g , 10— 12岁为 1000m g、 13— 15岁为 1200m g、以后直至为 800m g ,孕妇为1000— 1500m g ,乳母为 2000m g ,绝经妇女对钙的需要可能是 1200— 1500m g。
孕妇在补钙时 ,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食物来源的钙。食物中钙的来源以奶和奶类制品最多 ,不但含量丰富 ,而且吸收率高 ;绿色疏菜如甘蓝菜、花椰菜 ,因含钙丰富而含草酸少也是钙的较好来源 ;小虾米皮含钙特别丰富 ;豆腐及豆干中含钙较高主要在生产过程中加入了石膏 (硫酸钙 ) ,因此含钙量远比豆类高。
孕妇补钙可以在连骨吃油炸小鱼 ,或在煨排骨汤时加些醋 ,以促进骨头中钙的溶出 ,也可作为膳食中钙的好来源。骨粉、蛋壳粉也是良好的钙补充品。必要时可补充钙剂 ,但钙剂的补充一定要合理、科学、规范。
这些误区包括:
误区之一:宣传铺天盖地,宣传全民缺钙,人们补钙跟着宣传走。而实际上,目前我国居民每日摄钙量为400毫克,营养学会公布的每日钙摄入推荐量为800毫克,摄钙水平确实相对较低。但另一方面,我国居民摄钙量地区差异很大,并非人人缺钙。
误区之二:在商场、药店通过仪器的简单测试就能确定是否缺钙。事实上,这些场所摆放的"单光子骨密度测试仪"只能测人体手臂的尺骨和桡骨,而人体钙流失的主要危害是造成腰椎和胯骨的缺钙,因此这种测试并不准确。
误区之三:必须通过吃钙保健品才能迅速补钙。
误区之四:补钙产品卖得越贵,含钙量越高,吸收率就越高,效果也越好。有的补钙品宣称"沉积好、吸收快",有的宣称"颗粒小",甚至推出了"原子钙"、"纳米钙",让人们觉得钙越细小越易吸收。
误区之五:老年人单纯补钙就能防治骨质疏松症。对于老年人来说,缺钙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一个重要原因,单纯补钙并不能全面防治骨质疏松症,需要从改善膳食结构和服用补钙剂两方面加强钙的摄入。
误区之六:强调儿童也必须通过服用钙保健品补钙。实际上,儿童补钙也应以食补为主。
误区之七:补钙首选含维生素D的产品。中消协提醒消费者,慎服大量添加维生素D的补钙剂,服用过量会产生积蕴中毒现象。
针对以上误区,中消协郑重警示广大消费者,应加强对广告宣传的理性思考,平和地看待补钙广告,勿听信某些钙保健品的夸大宣传。提倡合理地改进膳食结构,尽量从天然食品中获取钙,通过食补增加钙摄入量。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