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
  •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百科 >> 疾病 >> 传染 >> 流脑

目录
流脑

流脑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经呼吸道传播所致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
  流脑的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冬春季发病率高,一般从每年1月份开始发病,三四月份是高峰期。据统计,每年的2到4月,“流脑”的发病率占全年的60%左右,其特点是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多、传播快、流行广,来势凶猛,病死率高,危害性大。该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起病急骤凶险,若不及时抢救,常于24小时内危及生命。流脑病菌存在于鼻咽腔分泌物中,通过咳嗽、打喷嚏等飞沫传播,免疫力弱,病菌就可能进入血液循环,在血液中繁殖形成败血症,进一步随血流侵犯脑组织和脊髓外的被膜,引发脑脊髓膜炎。这种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的为一周。流脑病毒普遍易感,在各年龄组人群中均可发生。流脑一般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患者主要是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特别是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容易感染,因为幼儿自身抵抗力差,容易患病;大年龄段儿童中,如果是机体免疫功能有缺陷(或比较低下),家长也应当警惕。近年来,临床上也发现有成年人患此病,而的病死率高。
  发热、头痛、呕吐是流脑三大主要症状。婴儿症状表现不典型,往往伴有高热、拒食、烦躁、哭闹不安等;暴发型流脑病人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抢救可导致严重后果
  流行病学特点
  (一)传染源:是带菌者和病人。病人从潜伏期末开始至发病10天内具有传染性。
  (二)传播途径:病原菌借咳嗽、喷嚏、说话等由飞沫直接从空气中传播,因其在体外生活力极弱,故通过日常用品间接传播的机会极少。
  (三)人群易感性: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新生儿少见,从2~3个月开始,以6个月至2岁发病率最高,以后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
  临床表现
  潜伏期1~10日,一般2~3日。
  (一)普通型:
  约占90%左右。病程可分为上呼吸道感染期(前驱期)、败血症期,脑膜炎期和恢复期,但由于起病急、进展快、临床常难以划分。
  1.上呼吸道感染期:大多数病人并不产生任何症状。部分病人有低热,咳嗽,咽喉疼痛,鼻咽粘膜充血及分泌物增多。
  2.败血症期:病人常无前驱症状,30%~35%病人有败血症而无脑膜炎。突起畏寒、寒战,高热、头痛、呕吐、全身乏力。肌肉酸痛,食欲不振及神志淡漠或烦躁不安等毒血症症状。婴幼儿则有啼哭吵闹,烦躁不安,皮肤感觉过敏及惊厥等。
  本期特征性体征为出血性皮疹,约见于70%病人,在病后不久出现皮肤粘膜瘀点或瘀斑,大小约1~2mm至1cm,最早发生于眼结膜与口腔粘膜,病情重者瘀点,瘀斑出现前偶可见到全身性玫瑰色丘疹。
  3.脑膜炎期:大多数败血症患者于24小时左右出现脑膜刺激征,此期持续高热,头痛剧烈、呕吐频繁,皮肤感觉过敏、怕光、狂躁及惊厥、昏迷。血压可增高而脉搏减慢。脑膜的炎症刺激,表现为颈后疼痛,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克氏征及布氏征阳性。
  4. 恢复期:经治疗后体温降至正常,瘀点瘀斑消失。病人在1~3周可痊愈。
  (二)暴发型:
  少数病人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抢救,常于24小时内甚至6小时之内危及生命,此型病死率达50%,婴幼儿可达80%。
  实验室检查
  1.血象:白细胞总数明显增加,一般在10~30×109/L以上。中性粒细胞在80~90%以上。有DIC者,血小板减少。
  2.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在病程初期仅可压务升高、外观仍清亮,稍后则浑浊似米汤样。细胞数常达1×109/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显著增高,糖含量常低于400mg/L,有时甚或为零。暴发型败血症者脊液往往清亮,细胞数、蛋白、糖量亦无改变。
  对颅内压高的病人,腰穿要慎重,以免引起脑疝
  3.细菌学检查。
  (1)涂片检查:包括皮肤瘀点和脑脊液沉淀涂片检查。
  (2)细菌培养:①血培养脑膜炎双球菌的阳性率较低,但对慢性脑膜炎双球菌败血症的诊断非常重要。②脑脊液培养。
  4.血清学检查。是近年来开展的流脑快速诊断方法。
  (1)测定夹膜多糖抗原的免疫学试验:较细菌培养阳性率高,方法简便、快速、敏感、特异性强。
  (2)测定抗体的免疫学试验:有间接血凝试验、杀菌抗体测定等。
  治疗
  普通型流脑的治疗。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流通。给予流质饮食,昏迷者宜鼻饲,并予适量输入液体,使每日尿量在1000ml以上。密切观察病情。保持口腔、皮肤清洁,防止角膜溃疡形成。经常变换以防褥疮发生。防止呕吐物吸入。必要时给氧。
  2.对症治疗:高热时可用酒精擦浴,头痛剧烈者可予镇痛或高渗葡萄糖、用脱水剂脱水。
  3.病原治疗。
  ①磺胺:在脑脊液中的浓度可达血液浓度的50~80%,常为首选药物。
  ②青霉素G:青霉素在脑脊液中的浓度为血液浓度的10~30%,大剂量注射使脑脊液达有效杀菌浓度。
  ③氯霉素:脑膜炎双球菌对氯霉素很敏感,且其在脑脊液中的浓度为血液浓度的30~50%,使用氯霉素应密切注意其副作用,尤其对骨髓的抑制,新生儿、老人慎用。
  ④氨苄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对脑膜炎双球菌、流感杆菌和肺炎球菌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故适用于病原菌尚未明确的5岁以下患儿。
  暴发型败血症的治疗。
  1.抗菌治疗:大剂量青霉素钠盐静脉滴注,借以迅速控制败血症。亦可应用氯霉素,但不宜应用磺胺。
  2.抗休克治疗。
  3.抗凝治疗:鉴於本病的休克及出血与血栓形成有关,凡疑有DIC,不必等待实验室检查结果,可用肝素治疗。
  暴发型脑膜炎的治疗:抗菌素的应用同暴发型休克的治疗。此外,应以减轻脑水肿,防止脑疝和呼吸衰竭为重点。

相关文章
  • 1
  • 合作媒体
  • 友情链接